工程建设指导网-推进全国工程建设发展,打造工程建设全媒体平台
信息化建设指导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建设工程 > > 以全流程智慧管控重塑行业生态——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专家王振

以全流程智慧管控重塑行业生态——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专家王振

2021-12-07 12:23  来源:中国工程建设网  阅读量:166

作者:张阳

当一栋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当一座座商业综合体勾勒出城市天际线,人们往往只专注于赞叹建筑之美,却忽略了背后错综复杂的工程管理体系。而在建筑工程领域深耕二十余年的王振,始终坚信科学的管理能够赋予建筑楼体第二生命力。这位从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走出的建筑专家,用二十余年的实践沉淀与技术创新,为中国房地产工程管理模式向数字化转型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9年盛夏,王振带着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专业的扎实功底,踏入北京城建集团第七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的建筑项目的施工现场,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从实习工长到技术负责人,2年的基层历练让他深刻认识到再精妙的设计图纸,若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支撑,终将沦为空中楼阁。“那时的工地管理还停留在人盯人阶段,进度滞后、成本超支、质量隐患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项目管理者头顶。”回忆起早期的工作经历,王振的眼中依然透着对行业桎梏的心痛。

这段扎根一线的岁月,也为王振日后践行管理模式和手段创新埋下伏笔。2007年起,王振的职业轨迹从润泽庄苑、信远控股、懋源地产、旭阳集团一直延伸到了明发集团等企业,从工程部副经理逐步晋升至项目总经理。这种从施工总包到品牌房企的完整职业路径,让他逐渐对管理建筑施工全生命周期有了更深刻认知和理解:“工程管理不是单点突破,而是要让设计、成本、施工、运维等环节形成精准咬合的齿轮组。”这种系统思维,随着他逐渐考取房屋建筑施工高级工程师、房屋建筑/机电专业国家一级建造师及土建专业一级造价师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他所取得的一项又一项专业资质背后,是他对工程逻辑与协同机制的持续探索。

2021年9月,王振自主研发的“房地产工程项目全流程智能化管控系统V1.0”正式发布,让整个建筑行业都开始重新审视工程管理模式。该系统以强大的数据中台为基础,纵向贯穿整条建筑工程项目生命线——从投资测算、方案设计、招标采购直至施工建造、竣工验收与交付运维,所有环节皆在统一的平台上完成,各环节相关人员可以实时互联、技术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获取动态预警,这一系统从项目立项起提供管理工具,其所建立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可以一直延伸到竣工验收。

这一系统以“让数据驱动决策”为核心目标引发变革。其设计的三大创新模块:BIM与GIS集成的三维可视化平台,可实时融合施工进度与地理信息;联邦学习算法构建的跨项目数据共享机制,能保障安全并挖掘数据价值,辅助成本预测与资源调配;内置的碳足迹追踪系统依托物联网采集数据,精准核算全周期碳排放。此外,系统能够动态耦合BIM模型与现场数据,实现发出进度风险预警;实时上传巡检数据并生成风险热力图,精准指导风险防控。

该系统并非简单叠加工具,而是通过让沉默的数据开口说话,让分散的环节凝聚成智能整体,从根本上重塑了工程管理范式。王振对此深有感触:“高楼非一日之功,更非一人之力。行业跃升需要协同智慧与技术革命的共振。”他研发的这套系统正是这一理念的结晶——它消融了部门壁垒,打通专业藩篱,让建筑工程项目真正成为一个有机协同的生命体。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建筑业的时代发展重要节点,王振以“房地产工程项目全流程智能化管控系统V1.0”为代表所开展的一系列探索,为行业奏响了智能化转型的序曲。这套系统不仅将传统工具进行了革新,更是重塑了管理思维。它以数据为脉络,以智能技术为引擎,将分散的环节编织为高效协同的有机整体。

站在行业转型的十字路口,王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生态重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不应是仅有少数企业具备的竞争优势,而应成为行业基础设施。”他透露,目前他正探索将系统投入模块化普及,帮助中小房企向低成本管理手段实现升级。“当数据智能渗透到每个工地现场,当协同机制成为行业共识,中国建造才能真正实现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益的跨越。”

从技术员到项目操盘手,从管理实践者到系统创新者,王振用自己二十余年的职业轨迹印证了一个真理:引发行业变革既需要突破认知边界的创新勇气,更需要深耕现场的管理定力。在房地产工程管理的数字化浪潮中,这位持续进化的实践派专家,正以全流程智能化管控系统为支点,推动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向更高效、更精准、更可持续的未来演进。


上一篇:2022优秀建筑项目管理方案评选活动圆满落幕

下一篇:制冷空调行业技术产品推广之无火连接专用产品